富途研究 | 預期聯儲降息,不會買?買標普指數就好!

3064人 瀏覽2024.06.26

北京時間3月21日凌晨2點,聯儲局宣佈繼續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5.25%至5.5%這個區間不變,這是自去年9月以來連續第五次保持利率穩定,這一決策與市場普遍預期相符。在隨後的新聞發佈會上,聯儲局主席鮑威爾釋放了溫和信號,暗示當前利率可能已經接近週期性高點,並認爲年內某個時候啓動降息是合適的,儘管目前通脹水平仍居高位。

根據其最新發布的經濟預測點陣圖預示,今年內聯儲局計劃總共下調利率75個點子,這意味着可能分三次每次降低25個點子,以逐步放寬貨幣政策。

圖:利率點陣圖對比

資料來源: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
資料來源: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

資料來源: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

從歷史數據來看,自1982年以來經歷的11個聯儲局加息和降息週期中,標普500指數及納斯達克指數在首次降息後的六個月期間通常表現出強勁的平均回報率,接近10%。這意味着市場往往對貨幣政策寬鬆作出積極反應。

面對降息預期帶來的潛在市場利好,投資者可能會問:在衆多選項中,該如何挑選合適的投資組合呢?

對於這個問題,巴菲特早已給出了答案:

“我認爲,對大多數人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擁有標普500指數基金。”

“人們花了大量金錢去買選股建議,但他們並不需要。如果您下注美國,維持數十年的倉位,那您的收益率就會比買國庫券要好得多,也比那些跟隨選股建議的人做得要好得多。”

自1993年至2018年長達25年間,他累計14次推薦標普500,甚至在其遺囑中明確規劃,將個人財產的90%投資於標普500,充分彰顯了他對這一指數長期穩定回報的信任。

首先,標普500指數作爲美國股市最重要的基準指數之一,涵蓋了美國大型上市公司的市值表現,其成分股囊括了各個行業中的領軍企業,具有極高的市場代表性。當宏觀經濟政策轉向有利於股市上漲時,標普500指數往往能夠較爲充分地反映這種宏觀趨勢,提供給投資者一個把握市場整體漲勢的有效工具。

其次,投資標普500指數相當於分散投資於500家優質公司,相比單個股票投資,風險更爲分散,降低了單一公司經營狀況波動帶來的影響。而且,由於標普500指數包含了多個行業的龍頭,即使在經濟週期不同階段,各行業之間通常存在一定的對沖效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禦特定行業風險。

最後,通過購買跟蹤標普500指數的ETF或其他指數化投資產品,投資者可以便捷、低成本地參與到整個大盤的表現中,無需挑選個股或頻繁交易,尤其在市場不確定性較高或降息預期帶來複雜市場情緒時,這樣的被動投資策略更具穩定性。

有哪些產品可以選擇?

與標普500掛鉤的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提供了一站式的低成本解決方案。以SPY爲例,費用率僅0.09%,遠低於股票手續費或是共同基金的1~2%,顯得非常划算。

巴菲特認爲這種被動投資的模式非常適合一般投資人,不僅能夠節省研究個股的時間,甚至更有機會獲利,適合有意長線佈局美股的投資人:

“我經常推薦的就是低成本的標普500指數基金,但是隻有極少數謙虛的朋友才會相信我的話。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極富有投資者、基金經理、養老基金真正遵循了我的建議,他們禮貌的感謝我。但是轉頭就被收取高管理費的資產管經理說服,從而選擇另外一種投資方式。”

美國市場上的知名標普500 ETF 包括:

1.  $SPDR 標普500指數ETF(SPY.US)$:通常被稱爲“蜘蛛”(Spider),是市場上首個也是最知名的標普500指數ETF之一。由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管理,於1993年推出,它不僅是全球最大的交易所交易基金之一,而且一直是投資者廣泛使用的美國大盤股投資工具。SPY具有極高的流動性,每日交易量巨大,這使得投資者可以輕鬆買入或賣出,並且買賣差價(spread)通常很小,對於大手交易者尤其有利。

2.  $標普500ETF-iShares(IVV.US)$:IVV是由BlackRock旗下的iShares發行的一款ETF,同樣旨在追蹤標普500指數的表現。IVV的費用比率相比SPY更爲低廉,在0.03%左右。雖然IVV的流動性不如SPY那麼高,但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其日均交易量仍然足夠滿足正常的交易需求。

3.  $標普500ETF-Vanguard(VOO.US)$:VOO是由著名的低成本基金管理商Vanguard集團管理的ETF,同樣緊密跟蹤S&P 500指數。VOO的費用比率通常在0.03%左右,這也是Vanguard一直以來秉承的低成本投資策略的體現。

4. 除了上述三隻追蹤標普500指數的ETF外,亦可以留意 $ProShares標普500股利貴族ETF(NOBL.US)$:這是一隻從標普500指數中挑選「股息貴族」(股息連續25年增長的公司)當做成分股的ETF。

槓桿ETF需要注意什麼?

槓桿ETF(Leveraged Exchange-Traded Funds)是使用金融衍生工具(如期權和互換協議)來放大其跟蹤的基準指數每日回報的ETF,這些產品通常提供2倍或3倍的日回報,但同時伴有極高的風險,不適合長期持倉。

1.  $2倍做多標普500ETF-ProShares(SSO.US)$:SSO是爲那些預期標普500指數在未來一天內將上漲且希望放大投資回報的投資者設計的。如果標普500指數當日上漲1%,理論上SSO會試圖實現大約2%的日收益率。

2.  $3倍做多標普500-ProShares(UPRO.US)$:UPRO則提供了對標普500指數每日變動的3倍槓桿,即當標普500指數上漲1%時,該ETF目標是獲得3%的日收益。

3.  $ProShares兩倍做空標普500 ETF(SDS.US)$:SDS是看跌型ETF,當標普500指數下跌時,它試圖提供指數日跌幅的兩倍回報。

4.  $3倍做空標普500ETF-Direxion(SPXS.US)$:SPXS也是一個看跌型ETF,設計目標是在標普500指數下跌的日子裏,提供指數跌幅三倍的回報。

然而,由於它們的構造和運作方式,槓桿ETF在長揸時會出現性能損耗,這通常被稱爲“衰減”或“損耗”。這種損耗主要由以下幾個因素導致:

複利效應
槓桿ETF的目標是每日提供基準指數回報的倍數。由於它們每天重新調整,時間的複利效應會導致長期表現與預期的多倍回報出現偏差。在波動的市場中,這種效應特別明顯,因爲槓桿ETF需要連續上漲來補償之前的損失,並保持與指數的聯繫。

重置/再平衡成本
槓桿ETF每天結束時都會重新調整其槓桿率,以保持預定的槓桿水平。這種日常重新調整需要買賣衍生工具,可能會產生交易成本,尤其是在市場波動較大時。這些成本隨着時間累積,可能導致長期表現下降。

資金借貸費用
爲了獲得槓桿效果,槓桿ETF需要借入資金或使用衍生工具。這些操作會產生借款成本或衍生品持有成本。這些費用會減少ETF的淨資產值(NAV),從而影響長期回報。

波動性損耗
在波動的市場中,槓桿ETF的損耗尤爲顯著。由於它們提供的是日回報的倍數,因此在波動市場中,負回報會對ETF的價值產生不成比例的影響。例如,如果市場在連續兩天分別上漲和下跌相同的百分比,槓桿ETF的價值將會下降,因爲損失會被放大。

管理費用
雖然管理費用是所有ETF的一部分,但在槓桿ETF中,它們也會影響長期表現,因爲投資者不僅要支付基金的管理費用,還需要考慮上述槓桿操作相關的額外成本。

由於上述因素,槓桿ETF通常不適合長期投資。它們更適用於有經驗的投資者,用於短期交易或對沖策略。

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

假設我們有一個目標是提供2倍日回報的槓桿ETF,跟蹤某個基準指數。以下是一個簡化的例子,說明在波動市場中,即使基準指數的總回報爲零,槓桿ETF的價值也可能下降。

假設:

(1)基準指數初始值爲100點。

(2)槓桿ETF初始價格爲$100。

(3)ETF的目標是提供2倍基準指數的日回報。

情景:

第一天,基準指數上漲10%。指數從100點升至110點。

槓桿ETF的回報應是20%(2倍的10%)。

ETF的新價值是$120($100起始價 + 20%)。

第二天,基準指數下跌9.09%(這會使指數回到100點,因爲110點的9.09%下跌剛好是10點)。

槓桿ETF的回報應是-18.18%(2倍的-9.09%)。

ETF的新價值是$98.18($120 - 18.18%)。

結果:

(1)在兩天結束時,基準指數回到了初始值100點,總回報爲0%。

(2)然而,槓桿ETF的價格從$100下降到了$98.18,總損失爲1.82%。

這個例子說明了在市場波動的情況下,即使基準指數的性能恢復到原點,槓桿ETF由於每日重置而導致的損耗。在實際中,槓桿ETF還會受到管理費用、借貸成本和重置成本的影響,這些成本會進一步降低ETF的長期價值。

因此,槓桿ETF更適合那些目標是短期投資並且能夠密切監控市場動態的投資者。對於尋求長期投資策略的投資者來說,這些產品的損耗特性可能會導致不符合預期的回報。不熟練的投資者建議對其敬而遠之。

總結

巴菲特曾說,投資者很容易陷入“因爲加了槓桿或者由於心理因素無法吸收壞消息的影響,導致他們被市場失靈所影響”的境地。我們在投資全球市場的時候,若對一國市場不了解,對股票研究存在疑慮,但是看好該國資產,最好的投資策略,就是學習巴菲特的“指數投資法”,同時,多注意一些基本知識和風險,將更有助於我們投資成功。

用富途證券一站式交易

港股一世免佣,開戶專屬豐富迎新獎賞

適用條款和細則 right-arrow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不構成任何金融營銷或投資邀約,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根據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相關的風險因素,並於需要時咨詢專業投資顧問意見。

相關推薦